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同时还有各种战争带来的身体创伤。为解决此问题,人们发明了各种治疗手段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而手术治疗从来都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手术通常先切开皮肤直到病灶,手术的最后一道手续就是将切口缝合。关于手术切口与创伤的闭合,一般是用缝合线手工缝合的,但也有文献报道古人用巨蚁咬合的。这是最早的不用缝合线缝合的案例。但缝合线缝合有很多缺点,操作复杂,缝合时费时费力,丝线需由皮下组织引出,皮下组织中的丝线与人体易产生排斥反应,容易生成结缔组织,针眼处更为明显生成所谓的蜈蚣脚,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切口愈合。
为解决此问题,人们很早就开始尝试用机械代替手工来缝合伤口。1908年匈牙利医师tumerrtultl发明了第一部吻(缝)合器,但其十分笨重,重达8磅,每次使用装配需要2小时,很难实际应用。1940年以后,前苏联的实验外科器械研究所对缝合器械开始了系统研究,并于1951年研制出了第一把血管吻(缝)合器,其后相继推出各种类型的外科吻(缝)合器,并且将它们应用于临床,但这些吻(缝)合器仍然很笨重,装配也很费时。1958年美国学者Ravilch在前苏联外科器械研究所参观后,将吻(缝)合器技术引进美国。1967年,美国外科公司Auto Suture的创始人Loch Hsch以及他的研发团队根本解决了装配缝合针费时的问题,将缝合针预先置于吻合器的针槽内并将其灭菌,免除了复杂而耗时的装置过程,使吻(缝)合器的商业生产和普遍使用成为可能。1979年,美围Elhicon公司生产出第一把一次性使用吻(缝)合器,这个一次性使用的概念使得吻(缝)合器进入大批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的阶段,以后美国有多家公司开始为市场人批量提供各种不同的一次性使用吻(缝)合器,其中包括一次性使用皮肤吻(缝)合器,为外科医生们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手术缝合器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次性使用皮肤吻(缝)合器开始进入我围医疗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开始手术临床使用。随着国内医疗器械厂家将此产品国产化大量生产,国内各个省区都开始大量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吻(缝)合器。到2008年,据初步统计,年使用量达100万把以上。
西安斯迈尔公司 400-0291-400